曹昂在中国历史上虽不算显赫一时,但他那短暂的一生对后来的历史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虽然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,但他英年早逝所引发的一系列变故,却彻底改变了曹魏政权的命运。
曹昂的身份注定了他与众不同。他是曹操的长子,而曹操的正妻丁夫人因为身体原因未能生育,于是便将曹昂收养为自己的儿子。这样一来,曹昂在名分上便成了曹操的嫡长子。曹操对此非常看重,并且在他年轻时便开始为其精心培养。曹昂不负重托,20岁便举荐为孝廉,这是汉朝仕途中的重要途径,许多名臣都是通过此途径步入仕途的。可以说,曹昂不仅在文治上有不小的才华,曹操也常常将其带在身边,意图培养其在军政方面的能力。如果没有那场突如其来的变故,曹昂无疑会是曹操的继承人。
展开剩余82%然而,命运总是充满戏剧性。建安二年(197年),当时曹操已经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巩固了自己的权力。那一年,曹操的军队正准备讨伐张绣。张绣迅速投降,曹操也随之驻扎在宛城。然而,这一战的进展太过顺利,曹操的心态也因此渐渐飘浮起来。在享受胜利的同时,他犯了老毛病,过于放纵自己,竟然抢了张绣守寡的嫂子。这一行为无疑让张绣感到屈辱。与此同时,曹操又试图拉拢张绣的部下猛将胡车儿,送出大量黄金。张绣顿时感到极大的威胁,认为曹操不再看得起自己,决定主动发起反击。
张绣趁夜袭击了曹操的营地,曹操措手不及,被打得十分狼狈。幸好有典韦和他的一众部下拼死保护,否则曹操恐怕早已命丧当场。曹操在混乱中骑上了他的战马——绝影,开始奋力逃命,但途中马匹被箭矢射中,曹操也被流矢射伤。在生命危急之际,曹昂挺身而出,为父亲提供自己的坐骑,亲自送曹操逃离战场。最终,曹昂英勇牺牲,在乱军中丧命。这一战,曹操失去了他最得力的支持者——嫡长子曹昂,大将典韦以及一位侄子曹安民也在战斗中丧命。对于曹操而言,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损失。
但曹操所面临的压力,远不止战场上的伤亡。当曹操回到家中,丁夫人对他因为一时的欲望,导致曹昂之死的愤怒和痛苦无以言表。她心中的积怨终于爆发,母子感情出现裂痕,丁夫人甚至愤然回娘家。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,让曹操无奈只能亲自去接丁夫人回家,但丁夫人心中的怒火并未平息,最终曹操和丁夫人彻底决裂。曹操曾在临终前感慨,如果死后见到曹昂,曹昂问起母亲丁夫人的去向,他该如何作答。这句朴素的话语,透露出曹操心中的深深遗憾和痛楚。
曹昂之死,让曹操的继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。曹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最终决定扶正卞夫人,而曹丕因此成了曹操的嫡长子。按理说,曹丕理应顺利继位,但曹操对曹丕的喜爱并不深厚,相反,他更偏爱聪明机敏的曹冲,认为曹冲更适合继承大业。然而,曹冲年仅十三岁便因病早逝,这一不幸事件使得曹丕的地位逐渐稳固。但即便如此,曹丕的继位依旧充满了波折。
若将历史推测一下,如果曹昂没有死,曹丕是否还会有机会坐上皇位呢?我的答案是否定的。曹昂作为嫡长子,其地位不容挑战。曹丕即便有一定的能力,也难以从嫡长子的地位中夺位。事实上,嫡长子在古代社会中有着无可动摇的地位。自西周时期起,到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,我国古代两千多年中,一直实行嫡长子继承制。因此,曹昂无论在政治、军事上,还是在家族内部的资源配置上,都比其他兄弟更具优势。即便曹丕再怎么努力,始终难以超越这一地位。
实际上,曹操对嫡长子制度的看重可见一斑。在他多次思考曹丕继位的问题时,曾一度考虑过废除曹丕,选择其他儿子如曹冲或曹植来继位。然而,他最终还是依照嫡长子继承制,将曹丕确定为继承人。曹操对于袁绍和刘表两位不立嫡长子的历史教训,深感警惕,这也促使他最终坚定了将曹丕扶上继承之位的决心。
若曹昂没有死,曹丕能否继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。即使曹昂的地位因某些原因不稳,曹操还有其他的长子可以选择继承人。曹丕虽然通过嫡长子的身份坐上了继位之位,但他自身的能力一直被看作薄弱。他的地位之所以能够稳固,一方面是因为嫡长子的身份,另一方面也因为曹操对其他儿子的能力并不信任。如果曹昂活着,曹丕很难从嫡长子之位上取而代之。
曹丕在继位后虽然顺利掌握了权力,但他的政治决策、打压宗室、倚重士族以及依赖司马懿等行动,都无一不是建立在自己不稳固的继位基础之上。曹昂若在,历史的轨迹或许会发生巨大的变化,曹魏的政权也可能更加稳固。
曹昂的早逝,深刻影响了曹魏政权的稳定性,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,假如他未死,历史是否会有截然不同的发展。
发布于:天津市伍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