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岁当选中国小姐,她嫁入豪门后,竟被要求放弃一切?
19岁当选“中国小姐”,她嫁入豪门后,竟被要求放弃一切?这剧本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熟悉?可现实往往比剧本还要出人意料。
故事的主人公,叫方瑀。1962年,台北的一场选美,让她一夜成名。那年她才刚上大二,穿着一身素雅的月白色旗袍,往台上一站,那股子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书卷气,就把满场的莺莺燕燕都给比了下去。
桂冠戴在头上,闪光灯咔咔作响,所有人都以为,这位新鲜出炉的“中国小姐”马上就要踏入名利场,代言、电影,接踵而至。当时确实有三家化妆品公司抢着要她,可人家姑娘转身就把橄榄枝全给推了。
第二天,报纸头条是《冠军小姐的日常》,配图是她穿着学生制服,安安静静回学校上课的样子。她心里跟明镜似的,选美不过是人生的一道风景,自己的路,还得靠读书走出来。
她这股清醒劲儿,跟家庭背景脱不开关系。她父亲方声恒,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博士,一辈子都在大学里教书育人。在这样的书香门第里长大,方瑀看重的,从来都不是那些浮华的东西。
摘下桂冠的第二年,她就收拾行囊,飞到了大洋彼岸留学。命运的齿轮,就在这时开始悄然转动。
1964年,芝加哥机场,人来人往。方瑀正被一群认出她的记者和路人围着,手忙脚乱,有点招架不住。就在这时,身后伸过来一只手,稳稳地接过了她沉重的皮箱。
她回头一看,愣住了。眼前这个文质彬彬的青年,不是别人,正是她童年记忆里那个模糊的“邻家大哥哥”——连战。
说起来,两家算是世交,父母辈有些来往。小时候方瑀跟着爸妈去连家做过几次客,但连战比她大上八岁,俩人压根玩不到一块儿去。谁能想到,多年之后,会在异国他乡以这种方式重逢。
当时的连战,正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,已然是一位前途无量的青年学者。机场的这次偶遇,让两个年轻人重新认识了彼此。一个是腹有诗书的选美冠军,一个是温文尔雅的博士高材生,这火花,一下子就擦出来了。
可这事儿,没那么简单。连战的父母,对这个“选美冠军”出身的未来儿媳,心里头是有点打鼓的。觉得演艺圈沾边的女孩子,怕是过于张扬,不适合做连家的媳妇。
方瑀的父母那边,也劝女儿:“学政治的,心思深,不如找个搞理工的,稳当。”
两边的压力一来,方瑀心里也犯了嘀咕,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连战。
这下可把连战给急坏了。这哥们儿也是个狠人,眼瞅着心上人要跑,干脆把心一横,博士学位也不念了,直接买了张机票就杀回了台北,一路追到了方瑀的家里,当着她父母的面表明心迹。
这举动把连家二老都给惊动了。连战的父亲连震东急忙赶到方家,一看儿子这非卿不娶的架势,得,为了让儿子能安心回去把书念完,两家赶紧把这门亲事定了下来。
1964年秋天,21岁的方瑀和29岁的连战订婚,仪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。第二年,等连战顺利拿到博士学位,两人才正式举行了婚礼。
说到连家,那在当时的台湾,绝对是响当当的名门望族。连战的祖父连雅堂,可不是一般的富商。他老人家是写出了《台湾通史》的大史学家,早年还在上海加入了同盟会。这部史书的核心观点,就是“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”,连近代思想家章太炎都对其赞不绝口,称之为“民族精神之所附”。
连雅堂一生都对自己的根有种执拗的坚守。1914年,身处日据时期的他,主动上书,要求脱离日本籍,恢复中国国籍。他在呈文里清清楚楚地写着:“原籍福建龙溪乡马崎社”。这份对故土的认同,成了连家的家风,代代相传。
到了连战的父亲连震东这一辈,更是了不得。他早年在日本庆应大学学经济,抗战爆发后,毅然投身抗日洪流,写下《日寇占领前的台湾》一书,振臂高呼“台湾必须归复中国”。抗战胜利后,他作为台湾籍的精英,出任了首任台北县长,后来在政商两界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让连家的声望和财富都达到了顶峰。
嫁进这样的家庭,方瑀的生活,在旁人看来,必定是锦衣玉食,奢华无比。
可实际上呢?俩人刚结婚那会儿,在美国生活,全部家当就是一台二手小电视,和一辆不知道转了几手的破旧老爷车。因为租的房子还在装修,小两口甚至还在一家条件很差的小旅馆里挤了很长一段时间。
方瑀也从没把自己当成什么豪门阔太。她一边带着孩子,一边硬是把明尼苏达大学的硕士学位给啃了下来。这份坚韧,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。
回到台湾后,她也没有闲着,在东吴大学当起了现代文学的教授。据说,她每次上课都穿着剪裁得体的旗袍,气质优雅,风度翩翩,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,她的课总是座无虚席。
直到1993年,眼看丈夫的事业越来越忙,方瑀才辞去教职,把生活的重心彻底转移到家庭上,甘心做他身后那个最坚实的后盾。
夫妻俩的感情,几十年如一日,好得让人羡慕。有一次,连战因为心脏问题住院动手术,术后需要严密观察各项生命体征。方瑀就给自己定了个闹钟,每隔一小时响一次,不管多晚多困,她都会准时起来,仔细检查丈夫的情况,然后一笔一划地记录在小本子上。
连他们的子女后来都说:“爸爸住院那段时间,妈妈整个人瘦了一大圈,却从不让我们替她守夜。”她大概是想让丈夫每一次睁开眼,看到的第一个人,都是自己吧。
说到底,方瑀的人生,远比一顶“中国小姐”的桂冠要精彩得多。那顶桂冠,不过是她19岁时的一段序曲。她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,一个女人真正的价值,不在于她有多么惊人的美貌,也不在于她嫁了一个多么显赫的丈夫,而在于她自己本身,有没有独立的思想,坚韧的品格,和经营幸福的能力。她不是谁的附属品,她就是方瑀,一个活得通透又精彩的女性。
伍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